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三十三章 古代比现代有年味

第三十三章 古代比现代有年味

第三十三章 古代比现代有年味 (第1/2页)

与大朱棣聊了一会儿,到下午时分,外面的宴会就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按照庆典流程,就是赐节钱。
  
  大朱棣自己去外面嘱咐宦官们把准备的节钱分发下去,数量不多,图个喜庆。
  
  但还有个重要环节就是接见重臣。
  
  新年新气象。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国家的发展不仅仅要皇帝英明,同时也要下面的官员能做事,会做事。
  
  所以每年年底,皇帝都要接见这些臣子,以此来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恩赏。
  
  朱元璋与大朱棣在乾清宫就召见各路大臣过来,朱云峰、小朱棣跟季赫三个人就在乾清宫外广场上溜达。
  
  先进来的是内阁成员解缙。
  
  解缙曾经在洪武二十二年以及洪武二十三年于华盖殿,两次面见朱元璋。
  
  如今洪武十四年的老朱与八年后的老朱差别不大,就是多了一些白发,因此解缙清楚的知道这就是太祖,进来就忙跪伏道:“臣参见太祖陛下。”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解缙,你为人狷狂,书生意气,朕让你归隐十年,你现在如何了?”
  
  解缙面露尴尬,忙说道:“臣年轻时不懂事,自觉满腹经纶,胸有韬略,有才华而不得重用。如今每每回想起来,羞愧难当。”
  
  他早年考中三甲第十名,但他自己却觉得自己很有才华,于是天天给朱元璋上书呈《大庖西封事》《太平十策》等等,以为自己才能必然会被看重。
  
  结果才知道那时太异想天开,很多东西都是闭门造车而成,根本没有经过实践,纯属书生自己的臆想,真按他说的做,国家反而会乱了套。
  
  最重要的是,他居然觉得李善长是冤枉的,上了一封《论韩国公冤事状》,主张给李善长平反。
  
  李善长是不是冤枉的老朱还不知道?
  
  不就是老朱冤枉的他吗?
  
  可老朱必须得让李善长死以此消除后患。
  
  所以这件事就纯属作死,老朱爱惜他确实有才学,没有怪罪,就说了一句“是子大才,其以归教训,十年而用之”。
  
  意思是他确实有才干,但还需要学习学习,十年之后才能用,然后放他回家讲学去了。
  
  不过解缙也没有归隐十年,只归隐了八年就被朱棣召来做内阁首辅。
  
  显然这八年归隐还是很有用处。
  
  在基层锻炼之后,了解民间疾苦,想法也不像早年那样天马行空,而是颇有实干。
  
  朱棣刚靖难成功,又遭遇朱元璋,被朱元璋任命为正统。
  
  但国家经历靖难后依旧动荡。
  
  在解缙等人的帮助下,半年来政治趋于稳定,遭遇过战乱的地方也恢复了生产,可以说功不可没。
  
  不过想到解缙将来的结局,老朱爱惜其才能,便嘱咐说道:“你能有这样的认识很好,但你切记,内阁是要为君王排忧解难,而不是给君王增添麻烦。以后不要违背君王的意愿,也不要掺和进储位之争,最重要的是莫要仗着恩宠而骄傲放纵,四处得罪同僚。那些奸臣佞臣贪官你不要怕得罪他们,但耿直的忠臣不要与他们发生争端,免得将来死于雪中。”
  
  ‘死于雪中?’
  
  解缙茫然地看着朱元璋,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但片刻后清醒过来。
  
  他的智商很高,立马就明白,这是老朱在提醒他将来的结局啊。
  
  一时间心中一颤,忙不迭说道:“臣谨遵太祖圣谕。”
  
  “嗯,去吧。”
  
  朱元璋挥挥手,示意下一个。
  
  解缙离开。
  
  等下一个进来之前,大朱棣诧异道:“父亲说解缙会死于雪中是?”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道:“解缙为人狂傲,将来得你恩宠后得罪太多同僚,又支持高炽,被很多人构陷,最终你派纪纲将他灌醉,埋于雪中而死。”
  
  “.”
  
  大朱棣瞪大了眼睛,忙不迭想开口询问老朱是不是知道未来的事情,但话还未说出口,下一个黄淮就已经进来。
  
  见此大朱棣就只好把话又吞了回去。
  
  黄淮是洪武三十年的进士,只见过晚年的朱元璋几次,晚年的老朱容貌有所改变,但那份气质还是让他印象深刻,亦是不迭跪伏。
  
  老朱知道他为人刚正,忠正无私,并且将来善终,便勉励了他一番,告诫他与同僚好好相处,不可结党营私。
  
  永乐朝的内阁成员都还可以,在文学、谋略、治国上多有见解,朱棣很倚重他们。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互相之间也有斗争,不能齐心协力。
  
  这也是明朝党争的一个开端之一。
  
  所以老朱是希望他们不要老是内讧,把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
  
  毕竟五权分立之后,极大瓦解了文官权力,已经把文官细分为四个主体,再让他们分裂内斗的话,对国家无益。
  
  黄淮也跪谢圣恩。
  
  等他走后,大朱棣这才忍不住问道:“父亲,未来之事,父亲皆已知晓?”
  
  “听闻过天机不可泄露吗?”
  
  朱元璋沉声说道:“一些只言片语,我可以说,但很多事,你不要问,问则出变,我亦只能稍微提点一二,你可明白?”
  
  “原来如此,儿明白了。”
  
  大朱棣一时间欣喜不已。
  
  如果父亲知道未来的事情,那他岂不是再也不用担心江山不稳固了?
  
  很快,诸多内阁成员就一一接见。
  
  之后就是一些勋贵,比如郭英、耿炳文、沐英的儿子沐晟等。
  
  老朱在明初封8公52侯,到永乐元年的时候,就只剩下郭英和耿炳文,其余人要么早逝,要么被老朱弄死。
  
  可以说在洪武中后期当勋贵,那是堪比怪谈,郭英和耿炳文能苟活下来,都算是逆天运气。
  
  所以在再次见到老朱的时候,二人吓得魂不附体,整个过程都是强撑着渡过。
  
  见此老朱也没再折磨他们。
  
  在老朱看来,二人已经是两条老狗般的存在,已经不可能威胁到老四的江山,因此没必要再赐死他们。
  
  到了傍晚时分,老朱跟大朱棣见了三十多位大臣,一一给予了鼓励和赏赐。
  
  直到时候差不多了,他们才准备离开。
  
  朱元璋从乾清宫里走出来,已经派人去后宫请马皇后。
  
  他站在乾清宫平台上,俯视广场,就看到下面朱云峰、季赫跟小朱棣坐在台阶上闲聊。
  
  小朱棣现在学坏了,还抽上了烟,吞云吐雾,一根接一根,快活似神仙。
  
  朱元璋黑着脸凑过去想偷听他们在说什么。
  
  但显然他偷偷摸摸的举动还是被发现,朱云峰眼角的余光注意到了台阶上有人在慢慢靠近,便连忙止住了话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