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资
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资 (第1/2页)庐州知府衙门正堂,章子俊手里拿着一个用竹子编制后,又用宣纸糊成的喇叭在喊话:“各为父老乡亲们呐!今日前来本府的都是咱们庐州城中有头有脸的员外、富商、大户人家,平日里为庐州、为家乡父老出力不少,在此本府感到欣慰,也感到能为庐州出一份力的荣幸,有道是自家富不算富,一人乐不如众乐乐,先富带动后富嘛,自古道,修桥铺路积阴德,也为子孙行方便,现在庐州城垣坍塌严重,西面威武门外桥梁失修,所以本府想把此桥修一坐能过马车的平桥,宽一丈二尺,无奈府中无银整修,所以召集各家有力出力,有银出银,集资兴建此桥,给各家的好处嘛,由本府出面,凡是为建桥出银的不论多寡,等桥建成后,在桥的两头竖立石碑,刻上出银之名讳,出银最多的一家,在桥中间竖一牌坊,上有“为国为民”匾额,下有“光照千秋”字样,在柱子上刻上所捐数目及善人生平,家族之荣耀,表于怀念之意。”
话刚落下,底下所有前来的这些人,全部在交头接耳,翁翁声一片,啊,啊,原来如此,修桥可不是小数目……,李掌柜啊,你们东家有钱,这样的荣耀求不来的,现在机会来了啊……,哎,没听知府大人说了吗?出银最多的一家才能有牌坊,本人没指望了……要说最有钱的当属城中万家了……,要我看啊,也说不定是谁家,重要是能舍得出银……,哈哈,这话算是说道点子上喽……。
在古代,有钱的人家所缺少的就是扬名立万,特别是那些钱多的没处花的大商户,有官家背书能为家族立一个牌坊,那是做梦也不该想的事,唉呀,这一次机会来了。
目前的大明,虽然没有打压经商行商的法令,可是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自正统年起,各地商贾在流通中兴起成了富商大贾,为自己寻求政治地位找途径,恰巧同时因为明朝朝政受限、一定程度上需要跟官府合作,从而让他们实现身份的提升,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通过捐官买官,商人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早在明朝建设初期,朱元璋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对于商人采取了一系列低税的政策。之后明朝经济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虽然之后朱元璋对于商人进行了一定限制,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发展中的商业。
相反,随着大力推行措施建设,大明国库有些入不敷出,需要寻找更多的财政收入。朱元璋在位期间修建皇宫建、建陵墓、修筑交通线等都需要很大的财政支出,为此他对于商人的税收开始逐渐增加。然而在之后发生的一件大事,连使得朝廷不得不通过买卖一定数量的官位,来获得更多的收入。
当时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瓦剌部俘虏了。这时候需要给瓦剌部的赎金是那非常多的,而此时的朝廷已经捉襟见肘了。为了增加收入,当时朝廷决定,只要商人能够向政府捐赠一定金额的粮草,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官位,其中包括获得功名。当初章子俊苦于没有粮食换取一个功名。
这很变相的买官卖官就为那些富商大贾进入朝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一些有钱的商人也纷纷转变成为了有权有势的商业型官员。这之后有了一定政治地位的商人,继续和朝廷合作。通过自身雄厚的实力接收朝廷订单,胜芳城王小姐的王家就是从那时兴起。
可是不管怎么样商人的地位最高也很难进入朝廷中去,你可以出钱捐一个名誉上的官职,却不能拥有实职,这就让商人往身后事上发展了,为自己,为家族,为子孙留下点什么。章子俊的这一招看来像是儿戏,实则却是顶到了这些富户的命门。
随后知府又放出通告,取消了六畜税,先解释下六畜,案《左传》这是6种牲畜:马、牛、羊、鸡、狗、猪,案《周礼》这六畜也被称作“六牲”、“六膳”。除了人丁税外另有口钱、从7岁到14岁的未成年者,每人都需要缴纳23钱,其中20钱是给天子的,3钱是给车骑马的,这3钱就是马口钱。
马口钱只是六畜税的一部分,如汉昭帝时期就曾减免过一年的马口钱。六畜税的征收范围更广,包含有马口钱、课马息、牛羊税等,应是起源于汉武帝刘彻。解释下“课马息”,案《汉书·食货志》,朝廷会把母马借给边郡百姓,3年内每10匹母马,就要上交一只马驹,也算是变相的税收了,后来汉昭帝时期,为了鼓励蓄养马匹,就取消了这一税收。到了宋时,一度又恢复了马口钱,元朝时又被取消了,除了人丁税外,这六畜税包含了所有“活货”,除了马、牛、羊、鸡、狗、猪外,驴子,骡子、鸡鸭等也算在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