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土断与商(上)
第七十五章 土断与商(上) (第1/2页)司马睿既然有所明悟,动作一下子就加快了。
整个七月,一系列的任命以让人眼花缭乱的速度下发,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桩。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禁军的调整了。
刘琨偌大的名气,却无法当中领军,最终给了个太尉,属于高高挂起,不给实权。
其实司马睿很想用他,但大普朝国情如此,不是皇帝想怎样就怎样的。
王舒王处明出任中领军,成为整个禁军名义上的主师。
山遐任谯国内史、西中郎将,监谯、历阳、庐江、淮南四郡诸军事,暂治芜湖。
他保留了开府的权力,又驻京西重地,故被时人称为「西府」。
王舒住进了当年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时的府邸,掌禁军,故曰「东府」。
诸葛恢罢侍中职,出任镇北大将军,驻京口,领徐州刺史,监青、徐二州诸军事,被称为「北府」。
山遐、诸葛恢这两个人选几乎是必然的。
司马睿本心想宗室甚至自己儿子出镇,以便掌握兵权,但凡事都要讲力量对比。
世家大族给你兵权好让你来杀我么?
到了最后,也只能由既是世家大族,又与皇室联姻的人出镇,算是一种另类的「相忍为国」。
东府、北府、西府之外,还有南府。
太兴元年(328)八月初十,以王彬为江州刺史、南中郎将,镇湓口(今九江四府都掌兵权,皆为军府。
再简单点说,东府管禁军,西府管豫州兵,南府管江州兵,北府管青徐兵当然,东西南北四府都是「俗称」,并非正式官职。
一切尘埃落定后,已是八月十四日。
正准备离开建邮的诸葛恢来到了金城时已八月,一派秋收景象。
令诸葛恢感到亲切的是,琅琊国的百姓种的是粟,而不是稻一一其实这会江南种粟的不在少数,并非普遍种稻,甚至还有种小麦的,只不过很少就是了。
「今日便厚着脸皮留下来,叨扰一顿粟米粥。」走在田埂上的诸葛恢心情颇佳,笑着说道。
「还有许多要请教妇翁的地方呢。」琅琊王司马冲故意用着比较亲切的称呼说话。
诸葛恢闻言,笑而不语,只看着前方的金城。
这座东吴时期修筑的城池,将成为新的琅琊王府,同时也是琅琊国属官办公的地方。
「琅琊国能得江乘县割实土置临沂县,委实不易。」诸葛恢突然说道:「老夫也是渡江十年以后才有户籍。」
诸葛恢是哪里人?按照当下来说,丹阳郡怀德县人氏。
但怀德县是一个只存在于纸面上的「幽灵县」,只有一个县衙位于台城南七里的某个宅院,该县本身并无实土。
县衙的主要工作就是登记户籍,目前大约有一千户人家,人员构成是:早期南渡幕僚、后期加入的官员以及司马睿琅琊王府旧人、七大姑八大姨。
与其说是县,不如说是档案局。
但治金城的琅琊国、临沂县又不一样了,他们有实土了,就是眼前这片刚刚丰收的地方,原属丹阳郡江乘县。
总共一千五百户人家,多为当年自琅琊国南下的百姓。
「不过一一」诸葛恢又话锋一转,道:「置侨州、侨郡、侨县,所有人都会叫好,可若给郡县实土,就未必所有人都欢喜了。”
司马冲听得一愣,下意识问道:「妇翁何出此言?」
「殿下以后会知道的。」诸葛恢哈哈一笑,并不多加解释。
看他那样子,似乎南渡士族对此事褒贬不一。
司马冲还要再问,却见诸葛文彪突然说了句:「今上初至建邺,一切镇之以静。流民蜂拥而至,居民苦之,于是驰山泽之禁,并无侵夺江东豪族土地之举,
如此十余年。今日却要土断流民,其间烦难之处,夫君可自思之。」
简单来说,司马睿那帮子人刚至建邺的时候,并没有站稳脚跟,不好过于侵犯江东豪族的利益。但跟着他们来的流民可不少,总要生活吧?于是「驰山泽之禁」。
山川湖泽是朝廷的、是国家的,这是司马睿唯一能利用的土地。
而山泽承载能力有限,这也是后来把流民拦在江北的原因之一。
十年之后,司马睿渐渐站稳了脚跟,但当初跟随渡江的流民却扩散到了各处。
有的还在山泽之中生活。
有的「侵占」吴人开发不过来的荒地耕作。
有的成为豪族部曲庄客一一很多南渡士族在丹阳、毗陵、会稽置庄园,弄走了大量流民。
还有成为屯田军户的。
用脚趾头想想也该知道侨置郡县后,搜括、登记户口时有多麻烦。
幸好王导是支持这件事的,不然根本干不成。
诸葛恢听女儿这么说,便看向她,笑道:「吾女堪为内助,明年若能诞下子嗣,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