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集《妙法莲华经》
第78集《妙法莲华经》 (第2/2页)作为“如来亦复如是”。我有资格做你们的大导师,因为我知道三界生死的烦恼跟恶道,内有烦恼,外有恶道,所以这个是险难长远,过程充满了险难,路途又特别遥远。所以,佛陀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善巧方便。就是佛陀要随时判断“应去应度”,什么时候必须要继续往前走,什么时候可以暂时休息。
所以佛陀度化众生,其实初阶段,善巧方便更重要。因为弟子一开始要得到的,就一个乞丐来说,他不是马上需要珍宝,他是要有一口饭吃。所以你说,欸,我给你珍宝,更好,关键是不契机。他在外面流浪,吃了这么多痛苦,他希望有一个小小的地方住,有一口饭吃,他就够了。所以作为导师,他要知道“应去应度”,他要知道这个人的根机,有没有能力继续往前走;或者是不能走了,再走下去就退转了,他就不想学佛了。所以他要善知去度,什么时候可以继续让他走,什么时候要先让他休息。这是导师的方便。
丑二、合将导喻
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如果说,欸,这个世间上只有成佛之道,中间没有休息站,那么一般的生死凡夫就会怎么样?“不欲见佛”,不欲亲近大乘佛法了。就是学佛太难了,我干脆修外道,修学禅定,至少我还能够生到四禅天、四空天。既然“佛道久远”,而且要“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道我们凡夫长时间在三界流转,已经怎么样?已经内心“怯弱下劣”。所以必须要用方便力,在中间要施设一些休息站。
所以佛陀讲三乘法,甚至于讲五乘法,说两种涅槃,说有余依涅槃,说无余依涅槃。那么弟子们在这两种涅槃当中,得到完全休息以后,佛陀再说“汝等所作未办”,你们必须继续往前走。因为他休息好了,你就可以再给他压力了。因为你所安住的涅槃,它只是近于佛慧,还不是佛陀的智慧,所以你应该观察这个涅槃,是“非真实也”,是佛陀“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这是讲到方便引导。
这以下合法。
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就好像前面的导师为了给大家充分的休息,而变现的一种广大的化城,等到大家休息以后就说明宝所就在附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这个地方很重要的一个观念是,小乘的涅槃虽然是方便,但是重点在这句话——“近于佛慧”。我们说明一下。
凡夫离佛陀的智慧是非常遥远的,因为他向外攀缘。所以所有的修行最难最难的就是初果之前这个阶段。就是,你的成佛之道第一件事情,请你先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因为这个地方的变数实在太大。我们过去生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我们内心累积了无量无边的烦恼,所以成佛之道踏出第一步是最难的。你一旦到了初果,后面就是四个字解释了,只要你成就初果,后面就是“近于佛慧”,后面就很自然了。最困难的阶段,如果你不施设方便,那就没有几个人可以成就了。
就像大乘佛法一样,今天如果没有施设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比如说,欸,从现在开始,咱们不要谈休息,菩萨道就是生生世世投入生死轮回当中,历事炼心,不怕失败,绝大部分人会退大取小。就是,没有净土宗的话,绝大部分人退大取小。因为很简单,你如果先成就偏空涅槃,利根六世,晚者六十小劫。你今天在轮回当中,努力用功,可能四世、六世就能成就。你修学大乘,如果说没有净土宗的摄受,那你三大阿僧祇劫,你修到什么时候?
凡夫跟圣人不一样。圣人不需要方便,因为他没有轮回的问题。你只要成就小乘的空性,那么你空性要对接真如本性相对容易,那就很容易对接,就内观就好。你本来执著有一个空可得,你把它回归到:为什么我知道空呢?能知的是谁?回光返照,空性就入了清净心,清净心就生了菩提愿。
所以佛陀的方便,简单地说,进可攻,退可守。“汝等去来”,你要去也可以,要回来也可以。这个方便力实在是不简单。其实权法的施设是太困难了。
辛二、重颂分二:壬一、颂结缘之由;壬二、颂结缘之事
重颂当中分两段。先看第一个,颂结缘之由。
壬一、颂结缘之由癸一、颂远由;癸二、颂近由
癸一、颂远由分二:子一、颂大通智胜成佛;子二、颂十方梵王请法
颂远由当中第一个,颂大通智胜佛成佛。
子一、颂大通智胜成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诸天神龙王阿修罗众等
常雨于天华以供养彼佛
诸天击天鼓并作众伎乐
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
整个因缘说,说明声闻弟子过去生听闻《法华经》的因缘。这个因缘要追根究底,就是要有佛陀出世。世间上一切一切的美好因缘,都跟佛陀出世有关系。因为佛陀出世,你才有办法能够事修、能够理观。你透过礼拜、赞叹、供养佛陀而成就福德力。因为佛陀出世说法,你才能够闻思,成就智慧。所以,一切美好的因缘,就是因为大通智胜佛的成佛。
这个地方的成佛的偈颂有三段。先看成道前事。
说大通智胜佛在成佛之前,他“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就是他经过安住道场以后,已经成就了无间道的破妄,就禅定成就,但是解脱道的智慧没有现前。一般的佛,破妄以后没有多久就要进入证真了,但是大通智胜佛破妄跟证真之间拖了十劫。
十劫当中就招感了诸天还有八部鬼神来供养。或者是虚空中下天花,或者是击天鼓,或者作种种的天上的音乐,或者空中飘出香花等等,来供养这个即将成佛的大通智胜佛。
我们知道,成就佛,那是一个广大的菩提愿。看大通智胜佛这种净土,他这个愿应该是非常的殊胜。而且他这个愿要满足,应该花了很多的时间广修福德。所以他成佛之前,就受了十劫的诸天跟八部鬼神的供养。看这个福德力,是因地修了很多的福德。
我们看第二段的“正明成道”。
过十小劫已乃得成佛道
诸天及世人心皆怀踊跃
成道之前在菩提树下坐了十劫。十劫以后,无漏的智慧终于现前,破妄以后显真了。这个时候,诸天跟世人“心皆怀踊跃”,因为有佛陀出世,就说明有佛法要出世,世间上从黑暗当中终于出现光明,这使大家感到欢喜。
第三段,请转法 轮。
彼佛十六子皆与其眷属
千万亿围绕俱行至佛所
头面礼佛足而请转法轮圣师子法雨充我及一切
大通智胜佛成佛以后,第一拨来到佛陀面前请法的是谁?是俗家的,他的十六个儿子,还有他们各种的眷属。那么有多少呢?有“千万亿围绕”,来到大通智胜佛的面前。那么来到佛陀面前以后,当然是顶礼、赞叹、供养,最终请转法轮。
那么这个地方转的是什么**呢?请的是《华严经》。“圣师子法雨,充我及一切”,讲到佛陀真实的智慧。《华严经》,佛陀是摄受根熟菩萨,他没有施设方便,直接讲真实道。这个是十六王子的请法。
子二、颂十方梵王请法
我们看第二段,大梵天王的请法。
世尊甚难值久远时一现
为觉悟群生震动于一切
东方诸世界五百万亿国
梵宫殿光曜昔所未曾有
诸梵见此相寻来至佛所
散花以供养并奉上宫殿
我们一般见佛之前,都是要先身口意的三业的皈依,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赞叹跟意业的供养。所以他们就说,作为世尊的出世是甚难值,因为要经过久远的时间才能够出现。比方说前面有一百三十劫,有一百八十劫,有无量劫。佛陀以大悲心为了觉悟众生,而出世于世间。
佛陀出现于世间,绝对不是平凡的出世,一定有瑞相。因为作为一个应身佛,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所以一般来说都是有大地六种震动、空中放大光明这种瑞相,这都是福德智慧的招感。
这种瑞相,就使令东方诸世界的这些梵王的宫殿的光曜特别的殊胜。所以诸大梵天王见到这种光明相以后,就来到佛所,供养香花,并把自己居住的宫殿供养佛陀,就广修供养。
我们看第二段,请转法轮。
请佛转法轮 以偈而赞叹
佛知时未至受请默然坐
三方及四维上下亦复尔
散花奉宫殿请佛转法轮
世尊甚难值愿以大慈悲
广开甘露门转无上**
大梵天王供养以后,就请转法轮,请转的是权法,包括阿含、方等、般若,而且以偈颂来赞叹佛陀。佛陀这个时候知道时间没有到,所以默然接受启请。这个时候除了东方以外,其他的三方还有四维,总共是十方世界的大梵天王,亦复如是,都是先礼拜,然后供养,最后赞叹,最后请转法轮。
我们看这个大梵天王是怎么赞叹呢?他有一句话来做一个总结:“世尊甚难值,愿以大慈悲,广开甘露门,转无上**。”佛陀的出世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我们说过,一尊佛要成佛,第一个一定要先成就法身佛,清净心;由清净心发起菩提愿,然后经过无量劫的时间修六度,把这个愿给填满。所以这个世间上有一尊佛要出世,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惟愿佛陀以大慈悲,“广开甘露门,转无上**”。
所以我们看前面的请法,是“圣师子法雨”,强调了佛陀的智慧。“师子”当然是讲佛陀无所畏惧的智慧,转《华严经》靠的是智慧。但是大梵天王请的是权法,权法就是强调慈悲了,慈悲开甘露法门。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子。在诸天当中跟佛陀互动最频繁的有两个代表:一个是释提桓因,一个是大梵天王。
释提桓因更多的是在护法。佛陀成佛之前会现出一点征兆,释提桓因就带八部鬼神在旁边维护,有可能供养。成道以后大梵天王就出现了。大梵天王是三界之主。你说,欸,大梵天王只有初禅,这不是还有二禅、三禅、四禅吗?二禅以后就不管世间的事情了,二禅以后禅定转深了。初禅刚好在欲界之上,但是它又没有像二禅、三禅、四禅禅定那么深,所以一般来说,佛陀出世以后大梵天会第一个知道,他马上知道。
那么大梵天一下来就是请转法轮,释提桓因就是在成佛之前做种种护法跟供养的工作。所以基本上在佛陀出世的时候,这两个诸天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佛陀成道以后,再开始在人道转法轮,成就三宝乃至于后续的正法的流传。
我们今天先上到这里。讲到整个《法华经》的法缘之间的根本缘由,就是因为有大通智胜佛的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