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长孙无忌的猜疑
第五十四章 长孙无忌的猜疑 (第1/2页)萧寒不知,刘弘基当初在少年的时候,就有一颗行侠仗义的热心肠,为人落拓不羁,颇有侠士风范……
但是自古以来侠士也是有生财妙招的,比如还未出生的宋江,慷慨解囊相助之后,却有了更多的人和财物,而缺心眼的刘弘基却越送越穷……
祖上传下来的家财和土地很快就被他败光了,到最后,更是落了一个家道败落,幸亏身边还有一帮朋友扶持着,这才能有口饭吃。
可是刘弘基也是一个有骨气的,寄人篱下并不是他的性格,索性入伍随军去高丽,可是这娃也倒霉,去高丽又误了日期,要知那时候迟到可不是扣俩钱就行,这可是掉脑袋的大事!
所以刘弘基当时以这辈子都没有过的智慧想出了一个办法,去杀人家的牛……
人家耕地耕的好好的,这货直接去一刀把老黄牛弄死了……可怜的牛临死都不知道自己是做错了什么……
诸故杀官私马牛者,徒一年半入得军中……
好了,这下刘弘基不用砍头,反而又得到一次从军的机会,结果这货一生气,不跟隋炀帝玩了,转头去投奔了李唐家!
这次很顺利,生性豁达的刘弘基很快就与上下打成一片,更因为有一身武艺,战场杀敌极为勇猛,很快便升任队长,后来攻占长安,也是他第一个杀上长安城头,逼得长安献城投降!论功当属第一,随即被封为将军,显赫一时。
可是刘弘基即使当了将军,也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所得奖赏更是分于部下!
想当初他被薛举捉了去,军营里都认为他活不成了,抱头痛哭的不在少数!
现在一见刘弘基竟然安然归来,他的那些属下差点高兴疯了!
一传十,十传百,刘弘基归来的消息在城内飞速传播,到最后人还未到军营驻地,街上聚的人已经是人山人海,原本就在刘弘基身边的萧寒和愣子叔竟是活生生被挤了出去……
萧寒站在人堆外一瞧这架势,得,自个走吧,别管他了!反正这救命之恩是没跑了!
顺着人堆往外走,萧寒自己都快乐出声了,想自己自来到这大唐之后,运气似乎爆棚了,去洗个手都能捡一位凌烟阁功臣!这好像是要把前几十年的好运都补回来一般!
军营驻地前的大街上人山人海,而此刻薛收的小院却宁静异常,院子里,一个白白胖胖,满脸和气的青年人正围着一方石桌看啧啧称奇,旁边,薛收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正坐在石凳上翻看萧禹带来的圣旨。
圣旨是给李世民的,按道理说别人并不能看,但是这几位都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看一眼,自然也没事。
圆脸的杜如晦此时正坐在石凳上,把手中的圣旨翻过来覆过去仔细看了好几遍!不光里面的内容,就连圣旨的款式样子都仔细端详了一遍。
手中的这份圣旨材质是帛,但并不是黄色的,反而是由好几种颜色糅合在一起,看起来就华丽异常。
其实这里有个误区,圣旨在很多时候都不是黄色的,电视剧里这一点都是骗人的,比如上次给萧寒的圣旨就是白色的一张布而已,搞得萧寒直以为自己收到假圣旨了,还是后来华老头给他解释了一通,他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又被电视剧骗了……
圣旨,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款式,更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段话,按照隋朝传下来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圣旨颜色越多,就代表接旨的人越加的重要,而给李世民的这一副,由各种颜色糅合而成,并绘有非常复杂的图案,基本上可以说是圣旨里最高档次的货色了!
而上面书写的内容,更是让在场这几位连见过大世面的人上人看过之后都震惊!
石桌旁的长孙无忌早已经看过圣旨了,现在的他对于这个沙盘更有兴趣,伸手动了动泥做的城池,又抓起一把沙子看了看,长孙无忌这才抬头,笑容满面的对几人说道:“此物确实不错,与民生,水利,军事都有大用,薛兄,这也是那萧寒制作的?”
薛收将目光从圣旨上收回,闻言点了点头,也笑着答道:“对,是在昨夜当着我的面做的,当时他嫌我们的地图不够直观,影响行军打仗的分析,用了小半个时辰所做,此人思想天马行空,非我辈所能企及!”
“才半个时辰……”长孙无忌有些感慨,最近这些日子里,耳朵里听的最多的就是这位神奇的小侯爷,没想到就在昨日,他又搞出了一件好事,可惜当时自己在赶路,无法亲眼看到他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
薛收夸奖完萧寒,又突然想起萧寒不靠谱的地方,心里有些好笑,于是接着说道:“萧寒这人虽然在有些地方非常神奇,但是……”
“但是什么?”长孙无忌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好奇的追问。
薛收仰头,似乎在回忆一下萧寒的所作所为,斟酌好一会,这才开口道:“但是他的脾气有时会……额,怎么形容呢,有些奇怪吧!”
“哦?有何奇怪?”长孙无忌像是一个好奇宝宝一样又问。
“嗯……比如说年轻气盛,似乎对很多东西都看不上眼,但是又偏偏对一些武将很好,身为侯爷也屈尊为他们做饭食。”
薛收苦笑着回忆了一下萧寒平常的作为,接着又道:“而且依我们这一段时间来看,此人心软,看不得别人受苦,我今天还听柴绍身边亲卫说,他在战场上看到他们将伤重的敌人杀掉都会难受不已!”
“哦?他可是武侯,为国杀贼乃是己任,如此这般,会不会是有些……嗯,虚?”
长孙无忌自己就是一个阴谋家,看别人都不像好人,尤其是不熟悉的人,长孙无忌从不吝惜用最阴暗的想法去猜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