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网游之全球在线 > 第四百一十二章 螳螂捕蝉

第四百一十二章 螳螂捕蝉

第四百一十二章 螳螂捕蝉 (第1/2页)

【PS:非常抱歉,白天事情太多,耽搁了码子。第二章还在码,不知道凌晨之前来不来得及,致歉。】
  
  欧阳朔的目标,说是彭城,实则是彭城附近的粟县。
  
  当宋义领兵救赵的时候,刘邦领着“西征军统帅”的头衔,驻扎在砀郡。
  
  刘邦由砀郡出兵,北上先行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至成阳,与秦军夹壁杠里。沛公军出击秦军,大破王离军。
  
  此处所谓的王离军,不过是十五万戍边大军的外围部队。
  
  接着,沛公引兵西进,遇彭越于昌邑。
  
  两人合力攻昌邑,未下,沛公还军至栗县。在栗县,遇刚武侯,夺其军,沛公军队增加了四千多人。
  
  因此,欧阳朔要面对的,就是一支拥兵六千余的县城。粟县中兵力不多,但挡不住刘邦身边有众多的名臣武将。
  
  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卢绾、夏侯婴……
  
  一连串的名字,足以闪花人眼。
  
  除此之外,就是刘邦的气运。历史上,刘邦的争霸之路真是一路坎坷,数次陷入绝境,却都奇迹般地化险为夷。
  
  不得不说,刘邦的气运非常强大。
  
  因此,欧阳朔根本不敢大意。大军抵达粟县城外,欧阳朔下令扎营,接着就派出斥候,侦查敌情。
  
  中午刚过,粟县的情报没收到,却得到一个让欧阳朔意外的消息。
  
  据斥候回报,就在粟县以东,距离他们十五里处的树林中,同样隐藏着一支异人军团。
  
  这支部队比山海城大军还要早到一步,埋伏在城外,对粟县虎视眈眈。欧阳朔不得不感慨,领主中出人才啊,还真不能小瞧天下人。
  
  欧阳朔郑重吩咐道:“立即查清楚他们的来路!”
  
  “诺!”
  
  不将这位邻居的底细摸透,欧阳朔可不敢轻举妄动。否则的话,分分钟就有可能为他人做嫁衣。
  
  除此之外,欧阳朔召来王峰,下令全军隐蔽。在驻地十里范围之内,全面布控,务必不能让敌人侦查到他们的存在。
  
  到了晚间,更详细的情报被汇报上来。
  
  没想到,对方还是一位“老朋友”!
  
  另外一支部队,正是杀破军以及他的两位盟友,总计八千大军。不得不说,杀破军此次还真有想法,这次竟然撇开炎黄盟,独自出来打野。
  
  想必,背后也是得到高人指点吧。
  
  既然如此,欧阳朔倒可以当一次黄雀。
  
  夜幕降临,整支大军完全隐蔽起来。因为服用的是军粮丸,营地根本就不需要生火造饭,隐蔽性极强。
  
  唯有斥候队,密切关注着杀破军部的动态。
  
  **********
  
  次日清晨,杀破军部营地。
  
  杀破军穿戴整齐,精神奕奕,走出营帐。
  
  “主公!”
  
  营帐之外守着一位猛将,见到杀破军,立即行礼。
  
  这员猛将长得虎背熊腰,满脸的络腮胡,两只眼睛如铜铃一般,他正是三国时期的猛将华雄,也是杀破军帐下唯一的一员大将。
  
  华雄是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
  
  公元191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
  
  《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二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
  
  杀破军点了点头,雄心勃勃地说道:“全军出发,务必攻下粟县。”
  
  “诺!”
  
  八千精锐大军,走出藏身的树林,浩浩荡荡地朝粟县扑去。
  
  刘邦率部窝在粟县,一直在关注巨鹿之战。在巨鹿之战没有一个确切的战果之前,刘邦是不会冒险西进的。
  
  没成想,战报没等到,却等来一支大军。
  
  按照战役的设定,玩家如果率部攻打己方阵营的NPC,不仅没有战役贡献值奖励,还要受到处罚。
  
  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此次战役将无法获得一点战役贡献值。运气不好的,还有可能遭到己方阵营的通缉,犹如过街老鼠。
  
  无疑,这是一条红线。
  
  但是有时候,一些领主为了巨大的利益,还是会踩红线。
  
  杀破军,就是其中之一。
  
  他这次放弃可观的功勋值,就是为了收服一到两位名臣武将。如果能够将刘邦身边的名臣武将一网打尽,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为此,杀破军筹划已久。
  
  他费了天大的心思,联络买家,才收购到一枚珍贵的“免罪金牌”。
  
  【免罪金牌】:使用后,在战役地图中可自由行动,免遭责罚和通缉。
  
  正是有此金牌,杀破军才有恃无恐。同时,为了能够一举拿下刘邦部,杀破军还联络了两位最亲密的盟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