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章 吃历史(保底二)
168章 吃历史(保底二) (第2/2页)而他平时的嗜好就是历史和写钢笔字,不管是正史、野史都喜欢看,不光看,还能记住,还能转变成他平时忽悠人的一种工具。你只要对历史问题感兴趣,那就齐了,他能很快和你成为知音,说好几天都不带重样的。用他的话讲,有了共同语言就更好忽悠了。
洪涛对太远的历史兴趣并不大,但却喜欢听有关老京城的一些风俗知识,这也是他能和那些叔叔大爷们玩到一起的原因。有关饭馆的历史他还真是头一次听别人说得这么细致、系统,所以当时他也上心了,不光听,听完了还要来实地考察考察,看看小舅舅说的到底对不对。
京城的饭馆里有一些老字号,最出名的就是八大堂、八大庄、八大楼。以前洪涛也听说过这些叫法,不过听了小舅舅的白话,才知道原来这些堂、庄、楼并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里面是有讲究、有规矩的。
在当时那个年代里,一听这些名号,食客们就知道这里适合不适合自己的消费档次,根本不用进去看,更不用盯着菜谱上的价格皱眉咬牙。不过这个规矩现在已经没人遵守了,想叫啥叫啥,怎么邪乎怎么叫,吓死人不偿命,根本不考虑食客是否方便,反正能把人蒙来就是成功。
要是按照档次高低排的话,叫什么什么堂的是最高档的饭馆。这类饭馆不设散座,也不零售,专门接待宴请包场。平时根本没厨子和服务员,需要的时候再去单独雇。你要吃饭,就得把整座饭馆都包下来,所以这类饭馆也叫做“冷庄子”,意思是没有宴请的时候冷冷清清,没人光顾。
比如说聚贤堂、福寿堂之类的,它们都是三进的大院子,一般人家肯定包不起,在这里吃饭的非富即贵,小富都来不了。光吃饭还体现不出堂的高级,有个名词儿叫堂会,说的就是在这种堂里请客吃饭,连带着听戏看表演。这就是清末民国时期市面上最高档的请客方式,不光要有钱,你还得有身份,能把好戏班请来捧场。
不过堂这种所在,到了解放后基本就没了,原因很简单,它的客户群体全都被打倒了,它自然也就生存不下去了。
在堂下面就是居和楼了,比如有名的东兴居、砂锅居、洪兴楼、正阳楼。这类饭馆有散座也有包房,面积也不小,弄个中小型宴会也可以,所以它们的客户群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面向大众的。富人进去吃也不丢人,穷人家咬咬牙省吃俭用半年,进去摆个谱儿也能吃得起。
除了堂、居、楼之外,京城还有一种叫做什么什么斋的饭馆。这类饭馆其实并不是纯粹的饭馆,它们的前身一般都是小吃铺和点心铺,慢慢扩大经营之后改为风味饭菜,规模和档次要低一些。
至于说饭庄这个词儿,就属于比较偏门的称呼了,八大饭庄的叫法也是解放后才有的。因为八大堂、八大楼啥的都被消灭干净了,京城人只好东拼西凑又弄出个八大庄来顶着,图个说着好听,也是一种习惯。
晋阳饭庄就是八大庄里的一个,主营山西风味。洪涛不怎么好吃,以前也没来过。但早上听小舅舅说得挺给力,什么香酥鸭、焖羊肉、过油肉、刀削面都是京城一绝,听着是挺好吃的。但京城里好馆子多了,洪涛之所以选择来这里吃饭,主要还不是为了吃,而是想来学习学习这里的建筑形式,看看能有自己可以借鉴的地方没有。(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