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七章 仿制药代工厂
第两百三十七章 仿制药代工厂 (第2/2页)当然,谢威自己心里有数,原研药是没那个能力搞的,只能做做仿制药,这样的话,选个产品也挺难,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更大。
神州之前就是靠着一两个品种,吃上个5年10年,才生存到了现在。
谢威揪着头发,正在冥思苦想企业转型奋发之路,电话突然响了。
“喂,赵总,你好,好久不见,什么?三清要找外包代工,问我有没有兴趣?”
谢威一个激灵,瞬间坐得笔直:“有,我可太有兴趣了,您什么时候过来考察?我随时恭候大驾。”
挂掉电话后,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猛地站起身来,在办公室内不停走动,兴奋得无以复加。
华夏医药巨头三清集团竟然在找外包代工,这简直就是天上的馅饼砸头上来了。
众所周知,原研药的毛利率非常高,动辄百分之八九十,可以说是相当暴利了。
虽然不知道三清的利润率多少,但是谁都知道它的产品畅销海内外,每年产量非常惊人。
而三清一直以来,为了保障质量,所有药物都是自家工厂生产,哪怕是利润微薄的仿制药,也没有找代工。
现在突然有所转变,很明显释放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
一开始只是仿制药寻找代工,但是以后呢,若是干得好,肯定可以代工原研药。
甚至,如果和三清在研发上有深入合作,转型cdmo,从此一飞冲天,也不是没可能。
药企代工分为两种,一种是富士康那样的纯生产,属于cmo,一种是台积电那种模式,研发兼生产的代工,属于cdmo。
国内许多大型药企,就是给全球医药巨头辉瑞诺华拜耳它们代工,从cmo一步步走到cdmo模式,后面甚至能够做自己的原研药,就此风生水起,股价腾飞。
谢威此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好好抓住。
成为三清的代工厂,一是可以释放自己多余的产能,二是可以跟创新药企关联起来。
只有这样,才有希望成为医药市场上的高端玩家。
他对自家的优势也很清楚,多年积累下来,神州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相当不错,成本控制也很厉害,在业界算口碑出众。
但是研发能力基本没有,所以只能做点烂大街的仿制药,毛利润在百分之三四十徘徊。
虽然三清给的利润率可能没有自己做那么高,但在当前大势下,能有稳定大量的订单,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不但能避免破产的命运,也足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谢威想到这里,兴冲冲地走出办公室,他要好好准备一番,迎接大客户的严格考察。
三天后,三清一行人如约而至,除了几位业务人员,还有两位高管。
一位是采购总监赵晓杰,另一位是仿制药业务总监顾闲。
谢威和赵晓杰一样,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到顾闲这么年轻,不由有些惊异。
不过他并未表现出任何异常,反而更加殷勤了些。
将两人迎入办公室后,一番寒暄,终于了解到了更详细的情况。
“代工订单主要面向海外客户?”谢威心中顿时喜忧参半。
忧的是海外订单质量要求比较高,一般的药厂很难过关,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成本优势就不大了,不一定能比得过天竺的仿制药巨头。
喜的是订单量肯定很大,能靠规模取胜,哪怕薄利多销,也有足够的利润。
这样下来就很考验药厂的管理能力,成本和效率控制是重中之重。
谢威对此早有所准备,很快带着客人前去车间考察。
顾闲对神州药企还是比较满意的,车间非常规范整洁,员工精神状态也不错,看得出来老板的管理水平不错。
他跟谢威还在生产工艺方面探讨了一番,看得出来对方在技术这块还是比较懂行,属于技术人员出身,不是那种纯靠人情世故吃饭的老油条。
赵晓杰则对报价比较满意,而且谢威的配合度也很高。
这次他得了卫康的授意,要把不怎么挣钱的仿制药业务外包出去,那么成本和质量的平衡就是考量的重点。
双方都对彼此的条件还算满意,很快达成了协议。
接下来就是试产了,要试生产三批,做6个月的稳定性实验,跟三清原厂的质量对比一样的话,才算正式认可,才会把后续的所有仿制药订单都给过来。
三清也会派遣员工常驻,对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监管。
总之,神州已经朝着重点代工厂的方向稳步前进了。
第二天,三清一行人又前往另一家药厂进行考察。
谢威眯着眼睛,看着办公桌上原料药企们的信函,心里顿时有了底气。
“淦!”他眼里射出一缕精光,要跟这帮乘火打劫的王八蛋们好好谈谈。
既然现在抱上了金大腿,有大量的订单即将在手,那么,一个更优惠的价格,想必是可以谈的。
要知道,这可是进入三清集团原料供应链的好机会啊。
这帮原料药企不会不知道,能抱上一根金大腿的好处吧。
想到这里,他嘿嘿地笑了起来。
神州药企的危机,似乎还没到来,就已经被化解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