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节 秦·玩脏套路·淮【三千八百字】
第三百一十四节 秦·玩脏套路·淮【三千八百字】 (第1/2页)十里秦淮,繁华似锦。
有时,一位才华横溢的名师,对于文化,对于民族,对于艺术,对于自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凝升,真的能成为信仰。
起码时至今日,再有人说中华无大师的时候,网友们会关切的劝她们去医院挂个脑科。
且不说秦淮小哥哥本人,就是秦淮小哥哥传统小镇中所涉及的那些手艺人,一个个都是真·匠人。
他们从不与人高谈阔论什么工匠精神,可能都说不出工匠精神的定义,但他们却拥有着最令人肃然起敬的工匠精神!
一如秦淮小哥哥,从不自夸自己的作品,一切评论,都留待别人。
他们也会和秦淮小哥哥一样,工作时无比专注,手底的作品有温度……
正如画面中的玉雕。
当秦淮小哥哥将黑白玉,阴阳眼拼凑在一起时。
那玉雕宛如春雨扰乱碧波,荡漾起了一圈圈的涟漪,生生不息的开始了它的运转。
此刻。
镜头在秦淮小哥哥身边环绕,紧接着慢慢远离。
书房内的多宝阁、花几上摆放的佛手柑,墙壁上悬挂的字画,一一纳入镜头中,轻灵的音乐响起。
秦淮小哥哥捧着玉雕的画面,便定格在此。
……
“创作并非生活的全部,所以,将玉雕送到了拍卖行,秦淮小哥哥准备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尽量让思维空起来。
思维放空,并不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而是在明亮静穆的书房中,点上一炉篆香,与妻子一起。
晴窗搨帖,挥麈闲吟,篝灯夜读,就案学书,执手拥炉,谓古伴月。(项元汴《蕉窗九录》语)
秦淮小哥哥的创作需要灵感。
而灵感只有认真享受生活时,方能找寻得到。就像玄武湖听雨,就像在紫金山听风吟……
硅谷的高新科技人员,习惯在午后坐在一起,喝一杯咖啡,闲聊攀谈。
因为在安静而舒适的环境中,才会萌发更多的创意。
这确实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古人早就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静则虔诚,虔诚才是研究一切的根本。”
旁白声音温柔。
镜头转向秦淮的茶室。
须裴、黄景洲大师,三位徒弟,盘腿在蒲团上坐着,眼巴巴的等候。
旁边须裴带过来的气质美女正用古筝弹奏着《渔舟唱晚》。
“就这么想喝我的茶?”
秦淮有些肉痛,不怎么愿意。
“当然要喝。千年古茶树,古树单株,高杆古树,不过是炒作,真正的喝茶,喝的是品质。
品质有二:首先,茶的品质必须高;其二,做茶工艺必须好。
两者结合,才能被称作上品茶叶。
我可是从炒茶名师口中得知:在同等生态条件下,古树茶的滋味、汤体协调性、茶韵都远强于小树茶。
而秦先生的茶叶,是余师专门赠送给您的小树茶。”
闻言。
秦淮微微讶异,没想到这件事竟然被打探得一清二楚。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
余师号茶叶,堪称普洱茶王。
一罐小树生长的顶尖普洱茶,只有三百克,前不久却在拍卖行上拍下了六十三万元的价格。
而且是在须裴的拍卖行。
须裴本身喜欢喝茶,自然十分关注。
木雕巨匠黄景洲呢,上次喝茶都会在身上带专门的茶叶,可见也是一位嗜茶的人。
因此,秦淮会被两位缠着要喝茶便不难理解了。
“我亲自给你们泡茶好了。”
秦淮将茶具整整齐齐的摆好。
“我托朋友从西北雪山下盛了一些泉水,从不对外开采呢,味道非常棒。”
须裴举起一桶矿泉水,眉头扬起:
“茶圣陆羽曾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我这水便是上品中的山品。”
“讲究人!”
木雕巨匠竖起大拇指,夸赞了一句,不觉已经口齿生津。
三位小徒弟见怪不怪,他们家里的长辈几乎都会到各处寻找好山泉。
……
秦淮接过须裴专程带来的泉水,倾倒在茶壶中,慢慢烧开。
“秦先生这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井栏?”
须裴突然眼神一凝。
曼生壶,真品极其稀有!
有些富翁,譬如赵道元,一人收藏四把。
而须裴就算买得起,也是有价无市,没想到秦淮竟然能够拥有一把。
羡慕。
嫉妒。
“嗯,从宜兴一位朋友手中购买的,我喜欢这款壶,尤其喜欢这一款壶的寓意——井栏: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
秦淮淡然点头。
当他第一眼看到这款壶就爱上了。
它造型优美,内涵幽雅,还未沏茶,便有诗情画意,用来喝茶,简直是无上的享受。
当然。
也是那位紫砂壶手艺人忍痛割爱,秦淮才能与这把壶结缘。
“说起喝茶,我下次一定要去北方拜访赵道元前辈,感受一下用青玉夔龙纹茶具喝茶,是何等的享受!”
须裴神往不已,小酌清泉啊,世界上再找不到第二套这样意趣斐然的茶具了。
除非秦淮愿意再雕刻一套,但很显然,秦淮暂时没有雕刻的意愿。
如果秦淮愿意雕刻,恐怕能接到二十个订单。光靠雕刻青玉夔龙纹茶具,秦淮就能赚二十个亿!
……
几人讨论时。
茶汤已经沸然。
须裴和黄景洲拭目以待,万分希冀,眼巴巴的盯着秦淮的茶叶。
“喝茶呢,要循序渐进,也要能喝出人生。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喝水如喝茶。这是怡然自得的一种境界,即出世又入世,即尝百味又清心寡欲,禅味十足。劝你们细细体味一番。”(注)
秦淮清清嗓音,喉结滚了滚,高深莫测的一笑,提起水壶,给须裴、黄景洲,以及三位徒弟倒了满满一杯的白开水。
……
须裴和木雕巨匠黄景洲面面相觑,满腹狐疑,不知秦淮要卖什么关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