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二 大将军府内的六部
六百五十二 大将军府内的六部 (第2/2页)一旦超出,很多情况就又和当下完全不同了。
所以刘备觉得自己要提前为汉帝国思考后路了,总不能就那么顺着走下去,总要走点别的路试试,这是他作为大将军、实质统治者的责任。
就当前来看,汉帝国的实质运行已经是处在大将军府的统辖之下了。
因为成年天子的缺位,刘备在实质上以大将军、首席辅政大臣的身份取而代之,在太皇太后董氏的支持下,实质上掌控了皇权,成为了另类的霍光。
大将军府在这一阶段成为了汉帝国实质上的最高决策机构,所有朝廷部门都不是对皇帝负责,而是对大将军府负责,和大将军府对接。
而在这一阶段,刘备也把大将军府做了一番机构革新,使大将军府能够承担起汉帝国的各项中枢事务。
简而言之,刘备在大将军府内采用了六部制,革新了原先的所有机构——因为实际上的很多权力都掌握在他的手里,且大将军府完全属于他自己,他这样做是完全行得通的。
首先是最重要的财政权力。
原先,财政权力实际上是刘备和董重分领的,刘备掌控了少府,董重控制大司农,一个掌控皇帝私人财政,一个掌控名义上的国家财政。
不过在实际运行中,甄俨控制的少府明显能干的多,而董重那边安排的大司农则在财政事务上非常拉跨,以至于需要从少府借调一些财政人员前往帮手,以应对日常财政事务。
刘备当然也不客气,尤其在董重流露出对刘备的戒备和不满之后,刘备就更不客气了,指示甄俨渗透大司农府,用少府的人掌控大司农府的重要职位,架空大司农。
因为董重麾下的那些废物们过于无能,甄俨都没费多少功夫,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基本上把董重安排的大司农给架空了,掌控了大司农的实际职权。
到董重自闭的时候,刘备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司农府,由此将少府和大司农的权柄一起掌控,控制了汉帝国的全部财政权。
皇帝私人的财政和国家的财政,自此全部掌握在了刘备手里。
因此,刘备在大将军府内设户部,以户部专门和负责朝廷民政和财政事务的部门对接办事,然后处理这些事情,最后把处理结果和大事汇总到刘备这边,由刘备做最终的决策。
朝廷收入多少钱,花多少钱,官员的俸禄支出,朝廷的办事支出等等一切的权力,实质上全都掌握在了刘备的手里。
而通过户部,刘备还能掌控国家的民政事务,正大光明的将集体农庄作为基本国策推行到县以下的地区,并利用县府直接管理集体农庄事务,以增加东汉帝国的基层动员力。
东汉的基层动员能力是真的挺差劲的,自己亲自掌控了雒阳朝廷之后,刘备才意识到这是西汉可以运行兵役制度的基础,也是东汉转用募兵制度的原因。
一个政府的权力有多大,取决于它对基层的掌控能力,权力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的。
所以何进最初当大将军的时候任人搓扁搓圆,是宦官走狗,直到五六年后才逐渐起了威势,能够反过来压制宦官。
因为他的权力最初是别人给的,而不是他自己争取来的,别人给又能给多少呢?
自己没有底层基础,就是跪着要饭的,有了底层基础,才能站着把钱给挣了,一如当前的刘备。
除了财政权之外,最重要的兵权不管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掌握在刘备的手里,他这个大将军本来就能掌握全国军事,所以在大将军府内建制军部是理所当然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