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 张飞似乎有点头脑?
八百四十 张飞似乎有点头脑? (第2/2页)焉耆国曾经是一个比较强大的有战斗力的国家,西汉末年东汉初年那一段时间,焉耆国多次和汉帝国势力作对,还曾杀过不少汉帝国的官员与军队。
后来班超平定西域的时候,统领西域各国联军六万多人讨伐焉耆国、危须国和尉犁国,获得胜利,这才平定焉耆国。
但是焉耆国虽然被平定,没过多久,北匈奴势力强大,焉耆国又倒向了北匈奴,继续和汉帝国作对,汉帝国前后在这个国家身上吃了不少亏。
后面焉耆国被狠狠打击,很是消停了一阵子,做了一阵子汉帝国的小老弟,刘宏登基之初,焉耆国还曾跟着汉帝国官员讨伐疏勒国。
不过随着汉帝国的衰弱,对焉耆国的影响力也日渐衰微,凉州之乱以后,焉耆国觉得自己又可以了。
于是焉耆国四处征战,发挥自己长于战斗的优势,各种打仗各种作妖,接连对曾经的小老弟墨山国、危须国和尉犁国再次施加影响力,把它们重新变成了类似于藩属国一样的存在,有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意思了。
所以车师前国国王的意思就是董卓他们如果想要对墨山国、危须国和尉犁国这三个小国施加影响力的话,肯定无法避开焉耆国,而焉耆国有五万多人口,对外宣称能干仗的有两万人,是西域的战斗民族,十分剽悍。
而且焉耆国国境多山,多险要地势,他打别人很容易,别人打他却时有难处,否则当年班超面对焉耆国等三国的联盟,也不需要动用整个西域的六万多联军来行动了。
车师前国国王希望董卓等人多加小心,不要在阴沟里翻船了。
他一番好意,董卓自然也听进去了。
当年他在西域做官的时候,对焉耆国这块硬骨头也多有耳闻,眼下一看焉耆国又有了当年班超时代的架势,便觉得这恐怕不是自己这一千人能解决的事情。
思来想去,他觉得有必要和张飞谈一谈这个事情,正好还没离开,他就找来张飞,细细参详。
张飞自然觉得没什么好怕的,区区一个五万多人口的小国,还需要担心?
两万人能打仗?
怕不是男女老幼齐上阵!
这样的两万人有几分战斗力?
不过话虽如此,张飞也意识到如果只靠董卓这一千人,想要对这隐隐约约有联盟迹象的四个国家同时施加影响力,应该是有点难度的。
所以不能就那么贸贸然的冲上去让他们称臣纳贡,至少也要让他们看到汉军的实力,仔细掂量一下自己的轻重。
此番枢密院那边批准用于西域巡视的兵力在一个营,董卓和他的副使一开始各用了一千人,也就是说,短时间内,张飞还能动用一千人的军力给董卓使用。
三千汉骑在西汉时代或者在班超、班彪时代确实具备了足够的影响力,确实可以以小博大调动西域诸国军队打一场盛大的代理人战争。
但是时过境迁,班氏家族留给汉帝国的影响力已经消磨的差不多了,新生的第三帝国需要重新在西域打开局面,只靠一场小规模的战争或许不够,还需要更大规模的一系列战斗,才能最终确立【西域之父】的格局。
让西域那么多小国一起喊爸爸,需要的绝对是明明白白的针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灭国级别的武力。
现在,第三帝国还没有证明自己具备那个级别的武力,对于这一事实,具备大将能力的张飞是一清二楚的。
张飞意识到,如果焉耆国没有什么想法,这两千人或许是可以办成事情的,但如果焉耆国打定主意要和汉帝国为敌,还要做那个猴霸王,两千汉军估计很难发挥用处。
但是行军征战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超越级别的武力,妥善使用计谋和外交也是很有意义的。
这些年里,张飞不单单是在训练士兵,也有尽他所能了解一些西域各国的历史和现状,虽然了解的不多,但是西域各国在大国大势力夹缝之中的求生存状态,张飞是了解的。
思虑片刻,张飞有了想法。
“我有一个想法,你们先不要去焉耆国,先去墨山国、危须国和尉犁国,让这三国先向大汉臣服,焉耆国好战、暴虐寡恩,我认为三国慑于焉耆国的威势,这才被迫跟随焉耆国,而并非发自内心想要跟随焉耆国。
假使有大汉重归西域,这三国一定不会心甘情愿继续跟随焉耆国,一定会有更多的想法,所以你们可借此机会,先斩断焉耆国的臂膀,之后,如果焉耆国知道利害关系,主动臣服,不与大汉作对,那自然最好。
如果焉耆国不识好歹,执意要和大汉作对,你们有两千骑兵,再加上三国军队,应该能和焉耆国对抗一阵子,而这期间,我会派人快马加鞭去雒阳,向陛下汇报此事,争取拿到便宜行事之权,向西域增兵,争取一战灭之!”
看着张飞短时间内勾画出了这一听上去很有可行性的行动计划,董卓心中啧啧称奇,感觉这个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莽汉好像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只会用武力的家伙,似乎,也有点头脑?
更让他觉得有些意外的是校尉赵琦。
对于张飞的计划,赵琦提出了一些看法。
“您的建议虽然很好但是属下以为,有一点不得不防。”
“哪里?”
“墨山国、危须国和尉犁国,虽然很有可能是慑于焉耆国的武力而被迫跟随,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大汉使者前往,就能让他们立刻抛弃焉耆国,选择跟随大汉。”
赵琦缓缓道:“大汉的兵马远在千里之外,而焉耆国的兵马近在眼前,虽然大汉势大,焉耆国绝对不是对手,但是近在眼前的生命威胁,又有几个人可以无视呢?焉耆国消灭不了大汉,但是威胁三国,还是能做到的。
我认为,想要说服三国抛弃焉耆国而跟随大汉,至少要让三国相信大汉有保护他们不受焉耆国所害的实力,而这一点,恰恰是眼下我们所不具备的,因此,以稳妥计,或许吾等应该等到大军自敦煌出发之后,再行前往三国进行游说。”
赵琦说完,张飞陷入了沉思,而董卓则有些讶异的看着赵琦。
这是一个校尉能说出来的话?
这是一个校尉能拥有的见识?
而且将军说出来的计策,一个下属校尉居然可以提出反对意见,驳斥将军的看法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