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交规
第35章,交规 (第1/2页)小和村人沉浸在府城的所见所闻,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模样,肖姓小吏也不以为意,小和村又不是他带的第一个村子了,早就习惯了。
当然,让他这么包容、这么有耐心的更深层次原因,乃是每带一个村子都有五钱银子的酬劳——只要给了钱,别说是让他带难民,就是带乞丐都行,挣钱嘛,不寒碜!
就在小河村人以‘刘姥姥进大观园’同款表情,看着府城风景时,却不知他们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过路人看到小和村人的打扮、表情,就知道是受灾逃难来的了,心里难免有一种优越感,指指点点,小声嘀咕。
“听说扬子江泛滥,下面不少村子都遭灾了,这些就是逃难过来的百姓吧?”
“看那几个人饿得,脸都白了,可怜见的!”
——这显然是说的宋凯等几个,这两天吃野菜、草籽的,脸色能好看就有鬼了。
“可不是?咱们府城哪是乡下可比,看他们一个个都瞧花眼了!”
……
这些话小和村人听在耳里,都感觉羞臊,尤其是那被大娘指着说‘可怜见的’宋凯等人,更是脸都臊红了,可此时,哪怕是村中再泼辣的,都没想过骂回去——都是从小地方来的,见到这梦中都想象不到的繁华府城,难免心中自卑,甚至觉得人家歧视,那也都是应该的。
方临看着方父、方母、田萱都是如此,正想说什么,余光看到肖姓小吏有动作,便又顿住了。
的确,肖姓小吏看不下去了,背后的金主们出钱,那是想让这些百姓看看府城的繁华,以期能有更多人留下,可现在被这些路人当面指指点点、笑话,万一留下心理阴影,让他们不想留了怎么办?这可不行!
“去去去,没见过人么?士农工商,你们都是哪一籍的?谁又比谁高贵?”他上前呵斥道。
这话政治正确,路人也不敢反驳,一哄而散走了。
“让让!让让!”这时,又有一个骑着驴子、背着书篓的青衫年轻人过来,驴背上还装了一个遮阳伞,看似是读书人。
小和村人们下意识避让。
肖姓小吏看到这一幕,又上前出头,不客气道:“历来规矩‘去避来’,你家大人没教过你么?”
那年轻人听了,竟是也忍气吞声,灰溜溜让路过去了。
“大家莫怕!”
别看肖姓小吏怼完路人、又怼了那年轻人,一副不好惹的样子,可转过头面对小河村人,却是又露出了笑脸:“这路上的规矩嘛,倒也简单,只须记住十二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只要有理,官司打到哪儿都不怕。”
为了让小和村人们安心,他还举出一个近日的例子:“前两日,杨举人带着妻儿出门游玩,换了身价值五两的新衣服,有个樵夫担着一挑柴走来,那处路狭窄,两人相对而行,以为对方会避让,结果都没避让,杨举人新衣被勾了个洞,非要樵夫赔五两银子、这件新衣服的钱,可樵夫哪赔得起?”
“最后闹到公堂上,知府大人面前,杨举人坚称樵夫应‘贱避贵’,应当赔偿他五两银子,知府大人答应了,却又道,既如此,杨举人也违背了‘轻避重’原则,应向樵夫行八拜之礼道歉,杨举人哪拉得下那个脸?最后只能作罢,互不追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