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冬至大寿
第五百三十三章 冬至大寿 (第2/2页)言罢,就有内侍拉着一架小车而来,车子不大就两个木轮子,上方放着一叠厚厚的被褥,以及边上各种物件。
内侍又道:“陛下说了,今年给诸位的物件太多了,怕是不好带走,就给诸位都备了小车。”
朝中越来越富裕了,以往可没有这么多节礼,今年是最多的一年。
今年的确是重大的一年,又是葱岭大胜,又是太上皇的六十大寿,值得庆贺。
李敬玄拉着小车走到家门口时,忽听到夜空上一声炸响,抬头看去见到一朵花卉在夜空中绽放。
接着又是一朵接着一朵,接连在夜空绽放。
一时间,灯火通明的长安城都安静了下来,人们走到屋外,来到拥挤的大街上,抬眼看着夜空中绽放的异象,有的神色痴迷,有的欢欣跳舞。
到了夜里关中的夜风很大,距离长安城三里外的空地上,一支兵马正在休整。
狄仁杰站在一处高坡上,远远看向长安城,见到了一朵朵花盛开在夜空中。
刹那间绽放又在呼吸间黯淡下去,而后这种花卉接连一朵接着一朵。
狄仁杰道:“真好看。”
裴炎道:“可惜,还有好多将军没来到长安城,他们看不到了。”
在长安城的人或许看不清,但在外面,尤其是在这个地理位置,狄仁杰看得一清二楚,这夜空异象就是围着长安城绽放的。
其实早在以前,狄仁杰就怀疑过,现在他可以确信这肯定是人为的,虽然不知是如何做到的。
但狄仁杰还是觉得,这就该是祥瑞。
直到这场美好的景色结束了,张柬之才道:“怀英啊。”
狄仁杰道:“怎了?”
“你怎么不今天去长安城?今天又没有宵禁。”
狄仁杰道:“明天一早再去吧,听闻陛下宴请了很多人,上到各部尚书以及家眷,就算是我今天回去,家父与家母也不在家。”
说着话,狄仁杰拿起酒囊与张柬之一碰,仰头喝下。
裴炎穿着甲胄走来,“怀英!军中传来消息了。”
狄仁杰这才回首,“什么消息?”
“说是高侃将军的就在我们后方五里外,既然我们今夜没有回长安,就等明天与大将军一同回长安。”
狄仁杰追问道:“梁建方大将军还没到吗?”
“河西走廊有些事耽误了,多半是要晚些时日。”裴炎又补充道:“封赏的事要等梁大将军到了之后陛下才会安排,最快也要等到来年上元节,现在早回去与晚回去也都一样。”
寒风迎面吹着,狄仁杰裹着外衣道:“你张柬之怎么就成了一馆主事了?”
张柬之笑道:“那是裴老弟多有指点。”
裴炎解释道:“说不上指点。”
狄仁杰也有了胡渣,思考着以如今张柬之的地位,晋王是揍还是不揍?
也不知道,冬至的这天夜里究竟庆贺到什么时辰,才会人们才会停歇。
直到坐在这里远眺长安的狄仁杰与裴炎等到了天亮,也等到高侃大将军。
高侃坐在马背上,颇有些埋怨的语气言道:“在外冻了一夜,今天回了长安臣定要痛饮。”
从葱岭归来的数万大军,到了河西走廊之后关中的兵马都各自分散回去了,如今到了长安城前,就剩下寥寥千余人,这寥寥千余人都是长安卫府的,自然跟着一起来了长安。
等高侃将军又整军了一番,领着队伍不紧不慢地走向长安城。
张柬之坐在马背上又道:“听闻近来英公对军中还有颇多安排,英公说是让更多的年轻人送去边塞历练,今年过去之后,余下的两年该会往南诏派人。”
狄仁杰道:“军中的人派去南诏?”
张柬之笑道:“南诏的都护府都建设好了。”
裴炎感慨道:“往后真是一刻都不敢离开长安了,两年不回来就快不认识这里了,变化真大也真快。”
“这两年变化太多了,如今中书省有侍郎十六人,朝中许多事都要经过十六位侍郎的决议。”
“一件简单的事岂不是会变得尤为复杂。”
张柬之摇头道:“非也,能够让十六位中书侍郎商议的事就不会简单的,简单的事也不会让十六位侍郎去商议,而且在下觉得这中书侍郎的人数会更多,你可知当今陛下所选的中书侍郎都是何等人物?”
没听张柬之再说下去,众人就到了长安城前。
兵部尚书于志宁亲自前来迎接,高侃笑呵呵道:“听闻昨晚长安城庆贺,一夜未宵禁,于尚书还这么早前来迎接。”
于志宁道:“在下平日里饮酒不多,其余人都休沐了,军中还有不少事,我这个兵部尚书岂敢放松,待诸位将军都平安到了,兵部才能放心许多。”
高侃行礼道:“安西军副将高侃,携五位裨将以及卫府兵马一千七百人悉数已达。”
长安城的城门前,于志宁接过文书仔细看着,又道:“等各地折冲府送来了兵册,兵部会再核对的。”
高侃再一次行礼。
“诸位先回去休息吧。”
等于志宁说了这句话,众人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三三两两地交了兵械与甲胄走入城内。
于志宁又道:“裴炎随老夫来。”
“喏。”裴炎应声,又给了狄仁杰一个眼神,这才跟上于志宁的脚步。
见状,等人走远了,张柬之道:“怀英,这个裴炎在葱岭又立下军功,又深得于志宁的器重,说不定下一个兵部尚书就是他裴炎了。”
狄仁杰道:“裴炎,此人的确很厉害,他若成了兵部尚书倒也令人信服。”
张柬之又道:“不过我还听说,吏部有意让刘仁轨任职兵部侍郎。”
“一个裴炎,一个刘仁轨都放在兵部?”
张柬之没回话,摆着一张认真的脸,点头。
众人走在清晨还有些冷清的朱雀大街上,狄仁杰又问道:“你从哪来这么多消息的?”
张柬之冷哼道:“老夫的文林馆来往官吏之多,岂是你能想象的,往来官吏多了,老夫能听到的消息也就多了。”
路边又有年轻的学子在为政事喧哗了,他们一声声言语着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