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了解南方郡县,清明之郡
第四百七十五章 了解南方郡县,清明之郡 (第2/2页)相由心生,在百姓心中,李瑄的仁德充斥内心,他们忘记了李瑄当皇帝之前是一名将军。
忘记了李瑄当皇帝的过程。
似乎一切都是天命所归。
李瑄在一个时辰内,一路走数里,让所有的百姓都看到他。
他本人也不知疲倦,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完事后,李瑄支开常铉等地方官吏,让锦衣卫挑选十几名乡里老者,李瑄在通济渠边,请他们喝一杯热酒。
实际上,是询问一下,临淮太守、长史、别驾,和诸地县令为官如何?
有没有豪强大族横行乡里?
有没有达官贵人再行兼并之事?
被挑中的老人脸色通红,像是焕发第二春一样,至尊请他们饮酒,这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情。
以后在乡里街坊,够他们吹嘘一辈子。
“朕此次南下,除了来看看你们,让你们看看我。是听说这里有贪赃不法的官吏,与豪强勾结。临淮有无这种情况?如果有,朕当场就将他砍了,以慰民心。”
李瑄用一种诱导式的语气,向老者们说道。
意在让他们不必顾虑,不要怕报复。
再大难道还能大过皇帝?
不说跟随的天策卫禁军,李瑄一声令下,淮南省的府兵会在数日之内,于临淮齐聚。
“至尊明察,不要杀常太守。常太守非常好啊!他在我们临淮,我们都衣食无忧。他还亲自在农忙时耕种,令官府补助孤寡,拯救慈幼。连义仓的税都不用缴纳了,我们的孙儿,都可以去乡学读书了…………”
听到李瑄的话后,一名老者连忙向李瑄说道。
他在为常铉说情。在他心里,常铉是难得的好官。
“是啊,常太守还给棉花种子让我们耕种,那玩意可金贵着呢。”
“常太守审理案子的时候,开诚布公,令人心服口服。”
一众老人不理解李瑄的话,纷纷向李瑄求情。
“哈哈……诸位误会朕的意思了,若没有罪,朕是不会冤枉的……”
李瑄笑了一声,虽然老人们说的许多都是朝廷规定的策令。
但只要坚决服从策令,就是一个好官吏。
老百姓有口皆碑,说明常铉大概率是清廉官吏。
“天子英明,太守能干。我们临淮比淮阴好上百倍,老朽今生知足。”
又有一名老者接李瑄的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瑄好奇地询问:“淮阴郡很不好吗?”
淮阴是著名的淮水畔之郡,在临淮郡的东南面,与临淮郡紧邻。
总体来说,淮阴郡不如临淮郡。
经济、人口,都差临淮郡一大截。
“是也!去年还有淮阴郡百姓,到达临淮谋生呢!国泰民安,淮阴郡有恶霸的消息,竟顺着通济渠漂上来……”
老人向李瑄回答道。
太平盛世了,竟还有人逃难到临淮。
再加上生活在通济渠旁,道听途说,认为淮阴郡很不好。
“是吗!”
李瑄想着淮阴似乎并没有灾害。
如果情况属实,刚除贱为良几年,就有失去土地逃难的百姓,那地方官吏难辞其咎。
当李瑄深入追问老人的时候,但老人只是一知半解。
道听途说,不可尽信。
李瑄也没再追问下去,过不了几天,他就会去淮阴看看。
与老人们将一壶酒饮尽,李瑄告别前,祝他们身体健康。
这样的话,非常暖心。
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刻。
此时,李瑄的车驾已经从船上运下。
天策卫骑着高头大马在前,李瑄坐在龙辇上,先回临淮城。
日昳时刻,目送李瑄回城,百姓们这才在捕快的劝说下,各回各家。
归途之路,议论不止。
人人都赞叹天子圣明,能见到明君,是邀天之幸。
特别是被李瑄邀请喝酒的十几名老人,被一群人围着,问“宫廷玉液”是何等滋味?
孩童们在回忆着,皇帝带来的甜味!
……
临淮太守府,为李瑄的暂居之地。
当夜,李瑄在此休息。
翌日,廖峥嵘向李瑄禀告,锦衣卫经过探查,临淮太守在百姓心中名声不错。
也未查到什么过错。
最多只是一些鸡毛蒜皮,拥有纠纷的事情。
类似的事情每个地方都有,在所难免。
临淮郡也有锦衣卫驻扎,但廖峥嵘派遣的是随行圣驾的锦衣卫,以防止地方上的锦衣卫与官吏之间,过多牵连,从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确定临淮郡没问题后,李瑄就提前规划继续南下的日期。
一连七日,李瑄在常铉的指引,游走除临淮县以外的两个县,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
李瑄还视察临淮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常平仓库。
临淮的彩绸和漆器非常出名,每年依靠此,获得巨大的利润。
常铉也一直关注彩绸和漆器,依靠大运河,将这些倾销向洛阳、长安。甚至通过丝绸之路,到达西域。
不过李瑄建议临淮郡能拓展其他业务。
据他所知,彩绸和漆器,临淮在南方的诸郡中,并不占据优势。
临淮彩绸再好,也远远不如广陵彩缎、丹阳京口衫缎、晋陵的陵绣、会稽的绛绣、吴郡的刺绣出名。
而且在漆器上,扬州首屈一指。
这些名贵的东西,老百姓用不起。
在没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市场饱和,应对风险能力太差。
李瑄更倾向于可以供普通百姓使用的生活用品,如现在的肥皂、牙刷、铁锅等等。
亦或者各类家具、新式的琉璃瓦、砖石等。
吃饱穿暖,是基本要求,百姓的生活质量,也要提升。
临淮郡财政富余,能尝试去做这些。
常铉很认真地将李瑄的话记录下来。
关于粮食、蔬菜、水果,也要紧盯着。这是民生的关键所在。
李瑄希望大唐和后世一样,每一个县,最起码有一种最适合本县的水果。
在畜牧业上,李瑄更推荐南方养一些鸡鸭鹅和猪。
万事开头难,一点点培育幼崽。
迟早能达到预期。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人说淮阴郡不尽如人意。两郡相隔,常太守可听到什么声音?”
常铉和临淮郡百姓送李瑄离开的时候,李瑄在临淮码头向常铉询问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