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鱼儿已上勾(加更,求月票)
第九十九章 鱼儿已上勾(加更,求月票) (第1/2页)康熙中了风,原本很灵活的右手,提笔写个字,都很吃力。
没办法,康熙被迫用左手,批答题本。
康熙控制大清的万里河山,就本质而言,主要靠各地和各衙递上来的题本,辅以密折。
自从康熙亲政后,内阁掌握着一半的票拟权,另一半票拟权则由宗人府和议政处分享,而批红权则被牢牢的掌握在皇帝的手里。
至高无上的皇权,绝不能被阉竖所把持,这是大清吸取的前明教训。
胤禑进殿的时候,看见张廷玉跪在小几子前,正奋笔疾书题本的节略。
让汉臣出身的秘书,帮着归纳题本的中心思想,既是康熙的无奈之举,也含有创新的成分。
“臣儿胤禑,恭请圣安!”
“小十五啊,你来得正好,黄河又到了夏汛期,朕心甚忧啊!”康熙放下左手的朱笔,满是微笑的望着胤禑。
胤禑却说:“汗阿玛,臣儿从来没有治过水,绝不敢妄言,以免耽误了国家大事。”
史书早有明记,恃宠而骄,啥都想插手的人,往往没好结果。
适当的藏拙,方为伴君之王道。
实际上,康熙也就是这么一说罢了,算是宠爱胤禑的一种姿态而已,并没有真正指望胤禑精通治河。
胤禑答不出来,才是正常的。真会治河了,反而是多智近乎妖的惹人起疑。
“回汗阿玛,昨儿个夜间,咸福宫格格那里走了水,所幸发现得很及时,只烧了几间偏殿。”
行宫里失了火,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胤禑奉命调查之后,必须给个明确的说法。
“和硕达尔汉亲王和塔,背地里一直不安分,总和准噶尔人眉来眼去。衡臣,拟旨,咸福宫格格博尔济吉特氏,著降为答应。”
咸福宫格格入宫的时间很早,又深得皇太后的喜爱,所以,这一次来热河,康熙就把她一起带来了。
谁曾想,刚来没几天,就闹出走水的严重后果,若不给予惩处,何以服众?
胤禑这个大管家,他来找康熙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这个女人那里,多要几斤羊。那个女人那里,扇子不够用了,诸如此类的琐碎小事,都归胤禑管辖。
偏偏,胤禑只有建议权,决定权被牢牢的掌握在康熙的手心里。
一言九鼎的无上威势,令人迷醉于其中,而无法自拔。
别说康熙不舍得放权了,就算是刚刚掌握权势不久的胤禑,也很享受被人弯腰讨好的奇妙滋味儿。
热河行宫的物资总量,永远都是有限的。给了张三,就不可能满足李四。
而整个行宫的物资调配计划,都捏在胤禑的手心里。
哪怕,你是高高在上的宫妃,也总有求胤禑的时候。
否则,胤禑可以有无数的正当理由,让皇帝拒绝你的所需。
这就像是很多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老爷不在了,谁控制了大管家,谁就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过几天,科尔沁的蒙古王公们,都要来热河,必须事先有所准备。”
每年来热河避暑的时候,康熙总要召集草原上的王公贝勒们,奖励一批,杀掉一批,震慑一批。
所谓的有所准备,实际上,是指赏赐的礼物,必须提前备好。
蒙古的王公们,不缺吃喝,却很缺银子和绸缎。
但是,康熙故意不多赏银子,而喜欢给东珠啊、花翎啊,类似的无价之宝。
“回汗阿玛,您吩咐的赏格,臣儿列了个详细清单……”胤禑把手里的清单,双手呈给了康熙。
康熙习惯性的想伸出右手去拿接,却不料,手臂刚伸出一半,便无力的下坠。
“唉,真该死!”很显然,中风的半身不遂,给康熙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胤禑明明看见了康熙的出丑,却只当没看见似的。
老七很忌讳被人盯着脚看,老五和胤禑说话的时候,总喜欢避开右脸。
唉,缺什么,就忌讳什么,这是普遍的人性!
康熙下意识的去看胤禑,然而,胤禑的脸色平静如常,看不出丝毫的讥笑成分。
和康熙商量了一个多时辰后,胤禑这才告辞离开。
守在行宫门前的侍卫队长崇善,见胤禑走出行宫大门,赶紧舍了闲聊的小伙伴,迎了上去。
盛夏时节的热河山谷里,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凉风席席,骑马显然是合适的出行方式。
只是,胤禑拐个弯就可以回府之时,却看见了年羹尧挡在了弯道的路中间。
“卑职年羹尧,请十五爷大安!”
要不说年羹尧很狂呢,依他镶白旗包衣的出身,应该自称为奴才。这小子,却故意以卑职自居。
不管怎么说,年羹尧都是红顶大员,必要的体面,还是应该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